TikTok上火到让老外五官蹦迪的,竟是一款国产游戏!?

daixiaodai 游戏资讯 25

BB 姬丨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Tiktok 上的欧美 Coser?

就是 Cos 迪士尼,梦工厂,飞天小女警,地狱把妹王角色的那种。

其特点显而易见,突出一个鼻尖跟着鼓点 Pogo,嘴角随着旋律转圈,眉骨摆出 45 度倾斜角舞动睫毛对人释放交流电,一时真让看惯静态二次元的本宅男小刀喇了屁股——开了大眼。

这种表演风格怎么来的?

心里像有某种东西被唤醒。

查资料的结论,一方面这种 Cosplay 表演源自西方 Cartoon 区别于日本 Anime 的美学传统,直至现在迪士尼等大公司的动画师在分享角色设计语言时会强调鼻子扭动、眉毛拉伸变形以及面部不对称带来的流动感视觉表现力,篇幅有限不多展开。

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审美习惯,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曾有一份研究,正如东亚人更注重眼部神情,西方人在捕捉情绪时则更看重整个面部尤其是嘴巴。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东亚颜文字对喜、悲、惊的表达方式是 ( ^_^ ) ( T_T ) ( o.o ) ,相反英文社区对所应的,却是 :- ) ,:- ( 以及 :-o。

小丑女哈莉奎因的创造者兼资深小黄图画师 BruceTimm 肯定应算得上这种 XP 趣味的最好体现,他笔下的女人个个都是皓齿红唇。而他笔下的男人,比如克拉克虽被调侃是豆豆眼,却不影响他的性张力,反被粉丝认为是最好的超人版本之一。

但纵然西方 Cartoon 偶尔也会超车二次元在某些网站登顶,给大伙来点毁童年震撼。西方游戏给人的印象却是一直是写实方向为主,有着这类风格表现,能满足需求的作品却并不是特别多。

反倒是前几天《剑与远征:启程》国服上线,我从国际服换到国服切中文配音,做开服活动,然后与公会里爱画同人图的群友交流一番后才后知后觉。

AFK 这 IP 的美术特点,很受海外 Coser 的欢迎!

我们都知道,莉莉丝是从十年前的 " 刀塔传奇 " 起家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身上流淌着的血液就比较兼容并蓄。所以哪怕在上海这个宅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有四小龙的说法让她偶尔也会被人归类到二次元厂商,但严格来讲,她并不属于那一脉系。

这点体现在美学层面,《剑与远征》是强调装饰艺术的玻璃彩绘风格,既典雅又精致。上周才公测的《剑与远征:启程》则是 3D 化后则采用了一套魔法绘本画风。像大色块铺开营造温和氛围,简洁勾勒线条这些不必多说大家一看便知。

更关键在于生动的肢体语言与夸张且不失细腻的表情演绎,让欧美 Coser 能很自由地发挥表演欲。

比如兔儿爷洛桑,在平常的对话以及过场演出里就很容易让人想到迪士尼的表现语言,既在人型角色身上融入小动物的动作特性,对应兔子就是好奇心强、但敏感胆小,进而设计出有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

因此哪怕作为暂时的 NPC 角色,他的人气也并不低,反倒因为动作 & 神态的突出,会被 Coser 拿去过戏瘾。

再比如多莉,月桂酒馆的看板娘,婴儿肥脸蛋随酒馆的烛光跳动呈现出一种让人想捏上去的触感。而作为负责帮你发英雄帖(抽卡)的姑娘,平时认真工作偶尔摸鱼,但只要被偷瞄到,就会迅速做好表情管理。

被 Coser 捕捉到,于是还原了她那灿烂温润,难掩羞涩却又有一丝职业素养的微笑。

还有怪盗贵妇维拉,兽耳舞娘萨忒娜 ,亡灵抖 S 瑟西娅,英武高大的女神塔琳 ......游戏为每个角色的背景和个性都做了针对性的动作设计 & 表情设计,因此会受到 Coser的喜爱并不稀奇。

《剑与远征》团队从 1 代时就偏好使用挤压拉伸的夸张表现方法,2 代从 2D 转向 3D 以后,他们专门定制了一个角色面部绑定系统,整个面部可以基于 50 多根骨骼可驱动任意调出任何表情和颜艺。

别说在卡牌领域,就是在一些大型的多端游戏中,也很少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技术上他们或许是受《大表哥 2》里马匹肌肉运动技术的启发,定制化的做了一套基于移动端的形体修正方案,做出角色在弯曲肢体时会有更强的弹性和肉感,强调重量、发力以及缓冲。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多莉的脸会有肉感看着让人想要捏,因为游戏角色的肢体语言相比其它手游会更具弹性,更偏向类似欧美卡通的表现力。

(中间是技术团队解决前的拉伸效果,最右是最终方案)

包括剧情部分,整套动画演出以一种类似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并把每个角色的不同情绪都做了差分。

结合视线的方向转变,头部摆动的角度变化,以及针对竖屏而专门设计出一整套视听语言,共同呈现出简洁但灵动的演出效果。典型的如角色技能展现和战斗结算动画,都有设计专门的动作造型,相当于一人配上几个 "JoJo" 立。

因此哪怕不去卷建模有多少面,技能搞多少粒子效果,同样能让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 BB 姬写过毛妹 Coser 很受欢迎,但在往西边看,却也有很多欧美死宅认为白人女性根本不适合玩 Cosplay,理由是她们相比亚洲女性嘴大、显老、还长得还男性化。

甚至一度有人发起请愿搞事,呼吁抵制白人女 Coser 玩二次元。

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剑与远征:启程》能受欧美 Coser 青睐,能在欧美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灵活的面部符合他们捕捉情绪的审美倾向,夸张的表情呈现解放了他们的表演欲,多元且各具个性的角色降低了二创爱好者的容貌焦虑,进而给人以一种轻松开放的感知:

开心就笑,伤心就哭,不去谈什么偶像包袱,不用读空气,更不需要表情管理。

不少海外玩家和我一样,最开始是被美术吸引,出于某个角色的喜爱而入坑。但在进入这种独特美术构建的世界后,沉浸感才被剧情的悬疑带动,探索的乐趣才会随着地图迷雾一点点展开……

都说 AFK2 是在放置挂机游戏里做了一个 RPG。

但我实际体验下来,放置挂机的玩法反倒更像是传统 RPG 部分的 " 风灵月影 "。

身为主角的你,是继承了 " 梅林 " 之名的大魔法师,故事开篇你由于失去力量而陷入记忆混乱。

没错兄弟,你又失忆了。在旅行的过程中,一路结识有趣的人物角色,让伊索米亚到处留下梅林的传说。尽管你很低调,却依然有各种迷妹围着你打转,堪称西幻版歪嘴龙王,妥妥的爽文剧情。

莉莉丝的放置卡牌的设计硬实力依旧能打,更大的 16 格对战场景,更丰富的技能——比如墓碑可以灵活转移战场,凤凰可以释放灼烧 AOE 原地复活——让逆战力翻盘成为可能。

玩法中更还有类似炉石竞技场的 " 荣誉对决 ",不依赖养成深度全凭技巧的模式,突出一个公平竞技,玩着就像昆特牌一般魔性。

RPG 探索部分,则是标准的王道故事,丰富的资源奖励,还算生动的支线描写,以及极其令人放松舒适的美术、音乐和世界氛围。

虽然不能拿去和那些知名 RPG 一较高下,但重要的是,他具备一只手能玩的特性 !

不管我是在摸鱼、挤地铁、开会、相亲,还是想另一只手健身,炫饭,撸猫……这游戏都能随时随地掏出来爽两把。

全然没有大多 RPG 那般沉浸下来是很沉浸,隔段时间再回去得花好半天才能回想起之前剧情进入情绪,乃至一度令人陷入关于电子 ED 自我怀疑。

(AFK2 同样有 PC 端,平板也可以适配横板画面)

至于前面说挂机放置玩法像风灵月影,则在于游戏放置玩法挂机自动战斗的设定。

睡一觉隔一天,挂机系统就会给玩家相应进度和时间的大量资源。换句话说今天还在大地图里把你胖揍的敌人,很可能到明天你起床后,就能将他一招毙命。

很明显,针对移动平台 AFK2 对 RPG 做了大量人性化的优化。

就连 RPG 中最为繁琐的养成部分,都被设定成共鸣机制,也就是拿到新角色不用机械重复的刷等级刷材料,可以直接上场,一键共享全队角色等级,装备等级。

然而传统 RPG 里最重要的羁绊、友情,结伴冒险的感觉他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比如你可以看到,在角色选择界面,队伍里的角色会出现在英雄厅堂与你在圆桌讨论战术策略;抽卡界面 " 神秘屋 " 里,队友们会拜访小憩,乃至两两对坐开怀畅饮。

这可并不是随便做做样子。

因为《剑与远征:启程》是号称公测送全英雄的。只要玩家持续上线,就可以像传统 RPG 那样,剧情里和剧情外的所有队友都可以不花钱全部得到。

并且还不止是普池角色,包括往期的 Up 池,公测的当期角色五月,全都包含在内。

我知道放置卡牌的老玩家可能现在流露出了一丝怀疑,然而对像我这样有囤积癖,仓鼠癖,甚至在很多游戏里抽角色就为抽角色白模不养、很多手游玩都不怎么玩只为抽角色爽一爽的玩家来讲,这波福利够直接够诚意。

毕竟 RPG 游戏,玩的就是一个与伙伴共同成长。美术风格还摆在那,如果是好这口的,除了她恐怕更难找到平替。

(当月的 UP 英雄 五月)

绝大多数好评,也多集中在竖屏、舒适、美术有特点这几个关键词上。像是公测后加入的钓鱼玩法,就是那几个关键词在大世界里体现的典型案例。

正好日服跟国服一样,也是 8 月 8 日上线,时植地表最大的同人漫展 第 104 届 ComicMarket ( C104 )   举办,AFK2 同样登顶了日服的免费榜。

今年 8 月初(当时日服还没开)在名古屋举办的世界 Cosplay 大赛,有很多出 AFK2 角色的老师登场。互联网上的同人与讨论接连涌现,表面 AFK2 除了在欧美,在亚洲同样有着相当高的接受度。

可以理解,也理应这样,因为虽然不同群体因为认知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可能对 " 美 " 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接受方式,但美好的东西本身并没有改变,区别只是不同人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感受。

就像挂机放置机玩法的会觉得 AFK2 是卡牌游戏,玩 RPG 的会认为 AFK2 更像有风灵月影的 RPG,要如何定义《剑与远征:启程》的美学?也取决于你喜欢二次元,喜欢欧美卡通,还是 " 我全都要 ",贪婪地想多尝试一点新的东西。

正如希腊诗人卡瓦菲斯捕捉到的一个悖论,即旅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旅程本身。他有一首诗:"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 / 愿你的道路漫长 /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

因为发现独具风格和个性的 ACG 作品,以及拓宽审美 XP这件事本身,或许正是我们阿宅在互联网,最能令自己感到冲动跟兴奋的事情之一。

标签: 至于 最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